词库网广告
支付宝扫码领红包
关于湿字的解释:
湿的其他解释:

在新华字典中湿如何解释?

在说文解字中湿如何解释?

在英语字典中湿如何解释?

在俄语字典中湿如何解释?

在日语字典中湿如何解释?

在韩语字典中湿如何解释?

在法语字典中湿如何解释?

在德语字典中湿如何解释?

在意大利语字典中湿如何解释?

支付宝扫码领红包

湿

汉语拼音:shī

汉字部首:

部外笔画:9

总笔画数:12

五笔86版:ijog

五笔98版:ijog

仓颉输入:eatc

四角号码:36112

郑码输入:vkku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E7F

笔顺编号:441251122431

笔顺读写:捺捺横竖折横横竖竖捺撇横

首尾分解:氵显

部件分解:氵日业

点击朗读

  1. 沾了水或是含的水分多,与“干”相对:~度。潮~。~润。~热。~漉漉。

  2. 中医学名词:~气。~邪。~泻。

〈动〉

  1. 沾湿,淋湿 [wet]

    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清· 周容《芋老人传》

  1. 湿地 shī dì

    [wetland] 富含土壤水分的土地(如沼泽、泥炭地)

  2. 湿度 shī dù

    [humidity;degree of wetness]

  3. 湿度计 shī dù jì

    [moisture meter]∶ 通常通过测量电阻率来确定材料(如木材,面粉,土壤或烟草等)湿度百分比的仪器

  4. 湿纺 shī fǎng

    [wet spinning] 化纤和人造纤维制造工程中,纺丝溶液由纺丝泵压入喷丝头,然后,以细流形式从喷丝头细孔中喷入凝固浴中,凝固成为纤维丝

  5. 湿风 shī fēng

    [wet wind] 一种经常随之降雨或雪的风

  6. 湿乎乎,湿呼呼

  7. 湿季 shī jì

    [rainy season] 指多雨的季节

  8. 湿津津 shī jīn jīn

    [wet] 形容出汗湿润的样子

    走了七八里山路,浑身有点湿津津的

  9. 湿淋淋 shī lín lín

    [dripping wet; soaking wet;sopping wet;drenched] 形容全部湿透,往下滴水

    湿淋淋的衣服

  10. 湿漉漉 shī lù lù

    [wet] 潮湿的样子。也作湿渌渌

  11. 湿蒙蒙 shī méng méng

    [humidly hazy] 形容空气中的水气多而导致视物朦胧的样子

    到处都是湿蒙蒙的水气

  12. 湿气 shī qì

    [moisture]∶液体(如水)以比较微小的量散发或凝结并弥散在气体中成为一种看不见的蒸气或是雾;特指大气的水汽

  13. 湿热 shī rè

    [hot and humid] 潮湿炎热

    湿热天气在这个地区很普遍

  14. 湿润 shī rùn

    [moist]∶土壤、空气等潮湿而滋润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百合花》

  15. 湿生 shī shēng

    [wet feet] 植物生长时根部有过量水分的情况

  16. 湿透 shī tòu

    [drench] 被液体浸透

    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17. 湿疹 shī zhěn

    [eczema] 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引起的皮肤发红,发痒,形成丘疹或水泡的病

康熙字典类目:【巳集上】【水字部】

康熙字典解释:〔古文〕𦒣【唐韻】他合切【集韻】【正韻】託合切,𠀤音沓。

水名。

【說文】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水經注】濕水,出累頭山。

一曰治水。

 又【廣韻】【集韻】【韻會】失入切【正韻】實執切,𠀤音𥌁與溼同。

【說文】幽溼也。

或作濕。

 又【集韻】叱入切,音蟄。

濕濕,牛呞動耳貌。

【詩·小雅】其耳濕濕。

 又鄂合切,音𡀾。

濕隂,漢侯國名。

 又席入切,音習。

與隰同。

坂下溼也。

或作濕。

 【通雅】濕溼漯顯𩔰以形相借。

【集韻】漯㶟濕三字同。

水出鴈門。

○按《說文》濕水,卽禹貢孟子濟漯之漯。

蓋濕乃漯本字也。

後以漯爲濕,又轉以濕爲乾溼之溼。

𩔰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卷数:卷十一

部首:水部

拼音:

切部:他合切

原文:

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从水㬎聲。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解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濕水。出東郡東武陽。入海。
東郡東武陽、二志同。今山東曹州府朝城縣縣東南有東武陽城是也。前志東武陽下曰。禹治漯水。東北至千乘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過郡三者、東郡平原千乘也。水經曰。河水、又東北過高唐縣東。注云。河水於縣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於東武陽縣東南、而北逕武陽新城東。又逕東武陽故城南。又北逕陽平縣故城東。又北絶莘道城之西北。又東北逕樂平縣故城東。又北逕𦕼城縣故城西。又東北逕淸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文鄉城東南。又東北逕博平縣故城南。又東北逕瑗縣故城西。又東北逕高唐縣故城東。又東北逕濕陰縣故城北。又東北逕著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崔氏城北。又東逕鄒平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建信縣故城北。又東北逕千乘縣二城閒。又東北爲馬常坈。亂河枝流而入於海。按此班、許所說故道也。河渠書。禹以爲河所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爲敗。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漢書音義曰。二渠、其一出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則漯川。出貝丘者、王莽時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謂濕水故瀆、今不可詳。
从水。㬎聲。
它合切。七部。按日部㬎讀若唫。此濕所以在七部也。漢隷以濕爲燥溼字。乃以漯爲?濕字。累者、俗絫字。在十六部。於音殊遠隔也。
桑欽云。出平原高唐。
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東濟南府禹城縣西南有高唐故城。左傳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欽言漯水所出。酈注河水篇云。按竹書、穆天子傳兩言濕水。尋其沿歴逕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於是閒也。玉裁按。桑舉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縣濕水已不可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