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库网广告
支付宝扫码领红包
关于识字的解释:
识的其他解释:

在新华字典中如何解释?

在说文解字中如何解释?

在英语字典中如何解释?

在俄语字典中如何解释?

在日语字典中如何解释?

在韩语字典中如何解释?

在法语字典中如何解释?

在德语字典中如何解释?

在意大利语字典中如何解释?

支付宝扫码领红包

汉语拼音:shí,zhì

汉字部首:

部外笔画:5

总笔画数:7

五笔86版:ykwy

五笔98版:ykwy

仓颉输入:ivrc

四角号码:36780

郑码输入:sjo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BC6

笔顺编号:4525134

笔顺读写:捺折竖折横撇捺

首尾分解:讠只

部件分解:讠口八

点击朗读

1. 识 [shí]2. 识 [zhì]

识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识 [zhì]
  1. 记住:博闻强~。

  2. 标志,记号。

1. 识 [shí]2. 识 [zhì]

识 [shí]

〈动〉

  1. (形声。从言。戠( 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 同本义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

  4.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王安石《伤仲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5. 又如:识路(认识道路);相识(彼此认识);识丁(认识字);识认(认识)

  6. 赏识 [recognize the worth of;appreciate]

    林识拔同郡 王经于民户之中,卒为民士。—— 陈寿《三国志》

  7. 又如:识鉴(赏识鉴别);识举(赏识并举用);识遇(赏识知遇)

  8. 感觉;识别;辨别 [distinguish]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 又如:识宝太师(受贿的贪官);识主(识货的买主);识真(识别真相);识理(辨认和理解)

〈名〉

  1. 见识;知识 [knowledge]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贾谊论》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常识;才识(才能和见识);胆识;才益多者其识远;识略(见识与谋略);识面(世面);识野(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识断(具有见识,并能判断);识远(见识远大)

  3. 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sense]。如:识神(心识,心灵)

  4. 相知的朋友 [bosom friend]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唐· 刘禹锡《元日感怀》

  5. 思想或意识 [thought]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颜延年《五君咏》

  6. 又如:识想(思想;意念)

〈副〉

  1. 通“适”。刚才 [just now]

    识见不谷而趋。(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2. 另见 zhì

识 [zhì]

〈名〉

  1. 旗帜。后作“帜” [flag]

    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汉书·王莽传下》

  2.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a bell]

    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岭外代答》

  3. 通“帜”。标记 [mark;sign]

    以龙熊鸟雀为识。——《宝刀赋序》

  4. 又如:标识(标志)

〈动〉

  1. 加上标记。后作“志” [put a mark]

    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金史》

  2. 又如:识别(加上标记使有区别)

  3. 通“志”。记住 [remember]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文镂无款哀。——《史记·孝武纪》

    以计识其人众畜牧。——《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识亦记也。”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子张》

  4. 又如:识念(记忆);博闻强识

  5. 另见 shí

1. 识 [shí]

识 [shí]
  1. 识别 shí bié

    [distinguish] 辨认;辨别;区分,分辨

    识别真假

  2. 识才 shí cái

    [know the talent] 识别,发掘有才能的人

    识才善教

  3. 识才尊贤 shí cái zūn xián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4. 识度 shí dù

    [knowledge and magnanimity] 见识、器度

    愚笨无识度

  5. 识多才广 shí duō cái guǎng

    [knowledgable and versatile]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6. 识货 shí huò

    [know what's what;be able to tell good from bad;know all about the goods] 能识别货物的好坏

    他是外行,不识货

  7. 识荆 shí jīng

    [have the honor of making your acquaintance] 敬辞。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今指初次见面或结识

  8. 识荆恨晚 shí jīng hèn wǎn

    [regret to have made your acquaintance so late] 遗憾自己与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识太晚了

  9. 识力 shí lì

    [discernment] 识别事物的能力

  10. 识量 shí liàng

    [narrow-minded] 识度

    识量狭小

  11. 识破 shí pò

    [penetrate;see through;recognize] 看穿;看破

    识破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12. 识趣 shí qù

    [know how to behave in a delicate situation] 会看场合,不惹人讨厌

    你别不识趣

  13. 识时达务 shí shí dá wù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14. 识时通变 shí shí tōng biàn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同“识时达变”。

  15. 识时务者为俊杰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是聪明能干的人。认清时代潮流势,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

  16. 识途老马 shí tú lǎo mǎ

    老马认识路。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17. 识文断字 shí wén duàn zì

    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18. 识相 shí xiàng

    [be sensible] 知趣

    你还是识相点,赶快走吧

  19. 识羞 shí xiū

    [be shame-sensitive]有羞耻心;自觉羞耻

    真不识羞

  20. 识字 shí zì

    [become literate] 认识文字

康熙字典类目:【酉集上】【言字部】

康熙字典解释:〔古文〕𧨺【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𠀤音式。

【說文】常也。

一曰知也。

【長箋】訓常無意義。

【玉篇】識,認也。

【增韻】能別識也。

又見識也。

【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

【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

【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

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

【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

識,草也。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

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

與誌同。

記也。

【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書·益稷】書用識哉。

【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

【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

【註】韋昭曰:款,刻也。

師古曰:識,記也。

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

【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

【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

【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

義同。

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

【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

【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

【師古註】墓須表識。

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𠀤昌志切,音熾。

義同。

又【釋名】識,幟也。

有章幟可按視也。

【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

【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叶式列切,音刷。

【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

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叶施灼切,音爍。

【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

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𧬣。

没有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