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肪
汉语拼音:fáng
汉字部首:月
部外笔画:4
总笔画数:8
五笔86版:eyn
五笔98版:eyt
仓颉输入:byhs
四角号码:70227
郑码输入:qsy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0AA
笔顺编号:35114153
笔顺读写:撇折横横捺横折撇
首尾分解:月方
部件分解:月方
厚的脂膏,特指动物腰部肥厚的油:脂~。
〈名〉
脂肪 [fat]。动物组织的一部分,主要由充满油脂物质或油液物质的细胞所组成
窃见玉书,称美玉白如截肪。——曹丕《与钟大理书》
也特指动物腰部肥厚的油
脂在腰曰肪。——《文选》李善注引《通俗文》
没有记录!
康熙字典类目:【未集下】【肉字部】
康熙字典解释:【唐韻】甫良切【集韻】分房切【正韻】敷房切,𠀤音芳。
【說文】肥也。
【徐曰】本草有鴈肪,鴈脂也。
【玉篇】脂肪。
【揚子·太𤣥經】脂牛正肪,不濯𨥏而烹。
又【廣韻】【集韻】𠀤符方切,音房。
義同。
卷数:卷四
部首:肉部
拼音:fánɡ
切部:甫良切
原文:
𦘺也。从肉方聲。
解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肥亦當作脂。王逸正部論說玉符曰。白如豬肪。通俗文曰。脂在腰曰肪。此假在人者以名物也。
甫良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