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檉
汉语拼音:chēng
汉字部首:木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数:17
五笔86版:sbkg
五笔98版:sbkg
仓颉输入:dsrg
四角号码:46914
郑码输入:fcjc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A89
笔顺编号:12341221112511121
见“柽”。
没有记录!
没有记录!
康熙字典类目:【辰集中】【木字部】
康熙字典解释:【唐韻】丑貞切【集韻】【韻會】癡貞切【正韻】丑成切,𠀤音頳。
【說文】河柳也。
【詩·大雅】其檉其椐。
【爾雅翼】檉葉細如絲,婀娜可愛,天之將雨,檉先起氣以應之,故一名雨師,而字从聖。
又【酉陽雜俎】涼州有赤白檉。
又檉樹,一年三秀。
【本草衍義】謂之三春柳。
又【張衡·南都賦註】檉似柏而香,今檉中有脂,號檉乳。
又【詩疏廣要】檉非獨知雨,又能負霜雪。
大寒不凋,有異餘柳。
【梁江淹·檉頌】木貴冬榮,檉實寒色。
又地名。
【春秋·僖元年】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
卷数:卷六
部首:木部
拼音:chēnɡ
切部:敕貞切
原文:
河柳也。从木聖聲。
解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釋木、毛傳同。陸機云。生水旁。皮正赤如絳。一名雨師。羅願云。葉細如絲。天將雨。檉先起氣迎之。故曰雨師。按檉之言赬也。赤莖故曰檉。廣韻釋楊爲赤莖桺。非也。
敕貞切。十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