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媧
汉语拼音:wā
汉字部首:女
部外笔画:8
总笔画数:11
五笔86版:vmnk
五笔98版:vmnk
仓颉输入:vbbr
四角号码:47427
郑码输入:zmlj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AA7
笔顺编号:53125525251
见“娲”。
没有记录!
没有记录!
康熙字典类目:【丑集下】【女字部】
康熙字典解释:【廣韻】古蛙切【集韻】公蛙切,𠀤音蝸。
【說文】古神聖女,化萬物者也。
又女媧始制笙簧。
【禮·明堂位】女媧之笙簧。
【史記·五帝紀】女媧煉五色石補天。
又女媧山,在鄖陽竹山縣西,相傳煉石補天處。
【王象之詩】女媧山下少人行,㵎谷雲深一鳥鳴。
又【廣韻】古華切【集韻】姑華切,𠀤音瓜。
義同。
亦姓。
又【正字通】方音或讀作蛙。
又作窩。
義𠀤同。
卷数:卷十二
部首:女部
拼音:wā
切部:古蛙切
原文:
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从女咼聲。
解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媧化㬪韵。司馬貞三皇本紀曰。三皇、說者不同。譙周以燧人爲皇。宋均以祝融爲皇。鄭康成依春秋緯注禮記云女媧三皇承伏羲者。皇甫謐亦同。
古蛙切。古音在十七部。
𩰬聲。亦同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