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朘
汉语拼音:juān,zuī
汉字部首:月
部外笔画:7
总笔画数:11
五笔86版:ecwt
五笔98版:ecwt
仓颉输入:bice
四角号码:73247
郑码输入:qzor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718
笔顺编号:35115434354
1. 朘 [juān]
- 朘 [juān]
〈动〉
剥削 [exploit]。如:朘剥(剥削搜刮);朘利(剥削之利);朘取(收刮);朘刻(克扣;搜刮);朘盗(侵吞)
减少 [decrease;deprive of]
日削月朘。——《汉书·董仲舒传》
又如:朘耗(减少);朘损(削弱;削减);朘蚀(犹耗损);朘薄(侵损)
另见 zuī
康熙字典类目:【辰集上】【月字部】
康熙字典解释:【篇海】子全切,音鐫。
縮也。
縮朒爲朘。
不从肉。
【前漢·董仲舒傳】民日削月朘。
【註】孟康曰:朘音揎,謂轉褰踧也。
卷数:卷四
部首:肉部
拼音:zuī
切部:子回切
原文:
赤子陰也。从肉夋聲。或从血。
解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老子。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河上本如是。
釋引說文子和反。又子壘反。按此字各本無之。老子音義引說文可據。故補綴於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