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摟
汉语拼音:lǒu,lōu
汉字部首:扌
部外笔画:11
总笔画数:14
五笔86版:rkgv
五笔98版:rlvg
仓颉输入:qllv
四角号码:55044
郑码输入:dkzm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45F
笔顺编号:12125112512531
没有记录!
康熙字典类目:【卯集中】【手字部】
康熙字典解释:【唐韻】洛侯切【集韻】【韻會】郞侯切【正韻】盧侯切,𠀤音樓。
【說文】曳聚也。
爾雅摟聚也。
註猶今言拘摟聚也。
又牽也。
《孟子》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
又五霸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
又【唐韻】力朱切【集韻】龍朱切,𠀤音蔞。
亦曳也。
一曰挽使申也。
通作婁。
考證:〔【說文】曳聚也。
又牽也。
㩜取也。
【孟子】五伯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
又【揚子·方言】袌持謂之摟。
【孟子】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
謹按袌持謂之摟。
揚子方言無此語。
又孟子兩摟字趙註俱訓爲牽。
謹將又牽也至摟其處子改爲:爾雅摟聚也。
註猶今言拘摟聚也。
又牽也。
孟子踰東家牆而摟其處子。
又五霸者摟諸侯以伐諸侯者也。
卷数:卷十二
部首:手部
拼音:lōu
切部:洛侯切
原文:
曳、聚也。从手婁聲。
解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此當作曳也、聚也。各本奪上也字。山有樞曰。弗曳弗摟。傳曰。摟亦曳也。此曳訓所本也。曳者、臾曳也。釋詁曰。摟、聚也。此聚訓所本也。趙注孟子曰。摟、牽也。此曳義之引申也。
洛矦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