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夊
汉语拼音:suī
汉字部首:夂
部外笔画:0
总笔画数:3
五笔86版:qyi
五笔98版:qyi
仓颉输入:he
四角号码:47400
郑码输入:rsaa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90A
笔顺编号:354
〔~~〕古同“绥绥”,慢慢行走的样子,如“雄狐~~。”(今作“有狐绥绥”)。
没有记录!
没有记录!
康熙字典类目:【丑集下】【夊字部】
康熙字典解释:【唐韻】息遺切【集韻】山垂切,𠀤音衰。
行遲貌。
【說文】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
【精薀】安行也。
又【廣韻】楚危切【集韻】初危切,𠀤音吹。
義同。
又【玉篇】古文綏字。
註詳糸部七畫。
卷数:卷五
部首:夊部
拼音:suī
切部:楚危切
原文:
行遲曳夊夊,象人兩脛有所躧也。凡夊之屬皆从夊。
解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也字今補。曲禮曰。行不舉足。車輪曳踵。玉藻曰。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注云。孔子執圭、足縮縮如有循是也。玉篇曰。詩云雄狐夊夊。今作綏。
通俗文。履不箸跟曰屣。屣同躧。躧屣古今字也。行遟者、如有所拕曳然。故象之。楚危切。玉篇思隹切。十五部。